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样本动态 > 详情
百倍邦系列产品荣获创新称号,新洋丰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 作者:北方农资周刊
  • 发布时间:2021-05-13 00:39:04
  • 374次

5月9日,新洋丰在“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暨2020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优秀案例征集结果发布会”上,荣获“示范企业”与“创新产品”称号。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和《中国农技推广》《中国植保导刊》杂志社联合举办,旨在强化绿色发展导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于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中涌现的创新做法、创新产品和先进典型予以广泛宣传。

  

  

  颁奖现场

  2010年,新洋丰与中国农大的牵手,标志着新洋丰减量增效行动的正式开启。10年时间,新洋丰在技术服务与产品创新上的每一步,都在以“绿色发展之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新征程!

  深耕研发平台

  精准聚焦推动“产品创新”

  新洋丰自2010年起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了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先后研发出了洋丰正好、锌磷美、百倍邦和洋丰硫等系列产品,能够精准符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本次获得“创新产品”称号的百倍邦系列产品,是由新洋丰北京新型肥料研究所自主研发。根据作物生长出现的问题、限制作物产量提升的因子和农户的施肥现状,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入手,通过添加生物刺激素,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和作物生长,从而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该产品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双段酶解技术,对深海马尾藻进行定向和深度提取,使得所提取物的海藻精粉纯度高、活性强,通过此技术制备的海藻精粉与不同工艺的复合肥进行结合,成功实现海藻精粉在不同工艺上的转化及量化生产,尤其是与硝基高塔工艺、尿基高塔工艺的结合。同时,百倍邦系列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创高温保活专利技术,这是新洋丰在多年数次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工艺技术,可以在高塔高温状态下最大量保留海藻提取物的高活性。

  相对于传统肥料,百倍邦系列复合肥具有增强肥效、改善土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抗逆性、增产提质等作用,尤其是提高逆境条件下作物的生长能力。其中,所开发的百倍邦海藻水稻肥在水稻上,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作物的产量,以湖北水稻为例,减少了N肥投入5.43%-36.99%、K2O肥投入8.11%-50.08%,增加产量4.17%-34.4%,减肥增效作用非常明显。

  着力田间应用

  全案发力推动“服务创新”

  2018年,新洋丰开始组建技术服务部门,迄今已形成一支近200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队伍,这些农艺师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农业院校或具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超过50%。2020年,新洋丰启动了“金牌农艺师计划”,预计十四五末有望实现技术服务人员400人以上的规模。

  

  技术服务团队自成立以来,迅速启动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精准指导,着力以实际田间应用真正带动我国农业“提质增效”,短短3年时间内在试验示范层面成果斐然。2018年,在全国设立100个果蔬示范田,涉及作物有西瓜、大蒜、山药、油桃、蔬菜、葡萄、柑橘、苹果等;2019年,在全国设立228个示范田,涉及作物有苹果、柑橘、辣椒、番茄、蔬菜、粮食作物、棉花等;2020年,在全国设立432个示范田,涉及作物有苹果、柑橘、辣椒、番茄、蔬菜、粮食、棉花、花卉、油料等。

  以上示范田设置以农民的习惯施肥为对照,施肥方案既要考虑农民的习惯用肥,也结合了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根据田间示范的数据,以减肥方案为例说明,在苹果上减N 8.26%-49.65%、P2O5 5.06%-41.67%、K2O 0.72%-17.35%,增产6.7%-15.9%;在辣椒上减N 25.33%-38.11%、P2O5 14.67%-22.62%、K2O 20%-50.81%,增产6.6%-12.1%;在番茄上减N 0.78%-24.8%、P2O5 7.89%-39.8%、K2O 12.31%-24.8%,增产0%-17.6%;在柑橘上减N 2.76%-28.89%、P2O5 5.71%-51.11%、K2O 5%-19.56%,增产4.5%-57%。

  全面出击

  以聚焦推动创新,激活发展

  新洋丰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并不会止步于此,未来,新洋丰技术推广团队将与销售、市场、品牌通力协作,通过“聚焦区域、聚焦作物、聚焦产品”实现多元化全案解决方案的提供与优化。此外,以多元渠道推出包含线上技术服务、微试验、案例展示的组合拳,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和施肥指导,在推动我国新型肥料应用的同时,持续助力中国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作者:吴静

  编辑:甄素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