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产业 >制造与服务 > 详情
全国两会上,制造业企业家的建言透露哪些行业发展新风向?
  • 作者: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 发布时间:2022-03-08 23:53:19
  • 426次

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已在北京拉开帷幕。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为标志开启的2022年,不仅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两会”,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

和往年一样,在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之中,与会知名企业家建言仍然是舆论焦点,包括李书福、周云杰、曾毓群、尹同跃等在内企业家们,纷纷以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他们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法治、绿色发展、生产制造、科研创新等领域建言献策。

他们的建言中有哪些关键词和信息点不可错过?在各大制造业企业家敏锐的判断和洞察中,又透露出了怎样的行业、产业风向?

“双碳”目标成为焦点

2020年,中国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随后被确定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的全国两会,绿色低碳话题的热度依然不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还提出多项具体任务,包括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等。在谭旭光、李东生、李书福等企业家的建言中,也都出现了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减碳环保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海洋经济是未来山东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海洋经济是未来山东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强国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源:视觉中国

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山东以青岛为核心组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并在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他还建议将潍柴现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为国家动力实验室。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针对全民减碳给出了《关于建立个人碳配额系统试点的建议》。他认为,当前中国作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的发展中大国,碳排放量总量巨大,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对中国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社会公众实现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对此,李东生建议建立统一的个人碳排放计量平台,由国家环保部门牵头,在低碳意识较强的国内一线城市试点,逐步建立统一的全国城乡居民碳排放计量账户;根据年度个人生活碳排放数据监测,确认个人碳配额范围,为居民个体设置整体碳排放量限制,引导民众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带来的《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中建议,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新能源打头阵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相辅相成。

过去,人们对新能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上,今年,代表、委员们则把目光更多聚焦在储能领域、车电分离模式探索、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等。

发展新能源行业,储能配套必不可少。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不过,相比抽水蓄能收费机制,新型储能在价格机制上尚存诸多问题。曾毓群指出,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容量电价是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储能电站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针对抽水蓄能,国家已经出台容量电价机制。而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型储能却无法同等享受容量电价政策,发展速度和质量受限。

为此,曾毓群建议,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参照抽水蓄能的方式,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类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愈发火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量不断攀升。据EV Volume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使得电池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成本大幅度上涨,同时也链接到上游原材料及其矿产资源出现短缺,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

尹同跃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李书福还将目光聚焦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提出《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在李书福看来,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比如在高效补能方面,乘用车换电仅需1—5分钟,与传统充电桩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在成本方面,电动车初始购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占比40%左右,而车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车购置价最高可下降一半。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然而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对此,李书福建议,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土地审批等相关规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换电项目高压新装(增容)审批流程,放开一址多户,加快建设周期。

“数字经济”成热词

“数字经济”,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从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看,他们更多关注方向是数字基建、数字交通、数字制造、数字能源和数字安全领域。

2017年两会至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连续六年建言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推动构建泛在互联、开放创新、智能协同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是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的重要动力。

周云杰建议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支持全国重点省市先行先试,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

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周云杰还建议推动开放开源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新优势,打造以15家双跨平台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工业互联网顶级开源社区;定向培育CAX、PLC等优质工业互联网开源项目;将开源技术和开源实训融入教育体系,推动开源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关于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建议》中谈到,“我们要用恒心和信心,继续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势,用‘新IT’赋能中国制造的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筑牢经济‘压舱石’,尤其要重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高质量就业,这样才能坚持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他也表示,将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新基建”产业发展,让数据中心、5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核心技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新IT”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传统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才能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强“芯”战略成共识

最近两年,芯片荒问题蔓延全球,中国汽车行业也备受冲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缺芯”导致的全球汽车减产超1000万辆。今年,围绕汽车芯片问题,多位代表委员们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规级芯片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一系列补短板建议。

作为资深汽车人,陈虹认为要实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和稳定,需要重点关注汽车芯片领域,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国产大算力芯片发展。可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围绕加快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保供稳供,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应急储备机制;二是要稳定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汽车芯片整体产业链布局;四是强化节点攻关;五是强化应用牵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看来,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工信部也在持续组织有关力量着力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从根本上实现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发展还有较大距离。

他建议,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确保国产汽车芯片积极稳妥高效发展,尽早实现国产替代;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化创新、管理创新等,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