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金融 >分析研究 > 详情
统一绿色标准 调整绿色金融政策
  • 作者: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 发布时间:2022-03-22 19:33:21
  • 614次

绿色金融是适应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需求而提出的概念。对于绿色金融,发达国家有自己的定义。但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如果完全采用国际口径的绿色金融,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我国国情和现实,我们认为,金融要准确、精准地服务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经济,必须清晰什么是绿色经济,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的绿色经济。

一、金融应该支持什么样的绿色经济?

绿色金融首先必须清晰什么是绿色,只有识别了绿色,才能有真正的绿色金融,金融也才能更有效、更精准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绿色发展。

那么,什么是绿色或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从现实看,现阶段至少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支持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不排放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排放极少。故一切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行业、企业、项目、产品都应该具有了绿色经济的属性,金融支持这些经济的发展,就是绿色金融。

在进行转型的发展中,调整能源使用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或者企业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自备发电;运用太阳能、风能等作为电力资源的经济或者加入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和电网的,这些也都是绿色金融应该支撑的绿色经济活动。

二是支持降低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结构转型绿色经济。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只是能源结构的一部分,有些产业、企业、项目等可以直接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大部分企业、产业、项目通过电网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但难以区分电网中的能源形式,只能用清洁能源占比来衡量,故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高的产业、企业、项目,是具有转型特征的绿色经济。一些高能耗、搞排放的产业如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经济生活中依然需要。这类产业一方面要调整能源使用结构,另一方面要改进设备、技术、产品设计以及工艺流程和生产流水线,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政策设定的环境标准要求,进入绿色企业名单,这属于绿色转型。故凡是实现了能源使用结构转型、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设备、技术、产品、工艺、生产线改造、创新等,也应纳入绿色金融支持的范围。

三是支持节能减排达到标准、符合政策要求的绿色经济。

凡是减少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的产业、设备、项目、产品、技术以及行为等,只要达到了一定时期的政策要求、标准(比如符合2030年和2060年碳排放和碳中和目标的),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乃至达到世界一流标准,这也属于绿色经济和行为。对于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金融都应该予以鼓励。

四是支持能效提高的绿色经济。

同样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同样的能耗和材料消耗指标,具有独特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其GDP、利润、附加值高的,就是能效高的经济,就是绿色经济。高能效的经济,同时体现在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凡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设备、产品,达到低能耗、少排放的经济,就是绿色经济。具体表现为使用、购买节能环保设备,或者开启减排减污设备,其增加的成本能够被覆盖,使得这种技术具有可持续、推广。

这些能效提高的绿色经济,金融应该予以大力扶持和支持。

五是支持使用大数据或数字技术,实行节能减排的绿色经济。

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电脑、网络技术等,将人工经验、非数量化的机器、能源消耗等转化为数字化技术和软件,推动绿色经济数字化发展,推动节能降耗,这属于绿色经济。故大部分能源消耗低而附加值高的服务业经济、数字技术经济、具有品牌效应和知识产权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属于绿色经济。

或者利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观察和记录所有设备、车间、部门能效的差异,寻找差异原因,将生产工艺过程和流水线中偶然出现的高能效现象通过测量、数据化,建立参数模型,再通过技术调整,转化为稳定的连续性、可推广过程,这是提高能效的经济,也是绿色经济。

上述绿色经济,应该成为金融支持的重点产业。

六是循环经济增加建筑物、产品和设备使用寿命的经济。

一切循环经济、废旧物资再利用、再开发的经济都属于绿色经济,虽然循环经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增加部分能源消耗,但比起原材料过程的经济,能耗大大降低,而且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而增加产品、物品使用寿命的经济,是最绿色的经济。达到同样产品功效和安全质量等要求的原材料、产品替代,能源消耗和材料使用大大降低的,也属于绿色经济和绿色产品。金融应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

二、统一绿色标准,建立绿色认证和评估体系

由上可见,绿色范畴广泛,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以及创新价值的经济,从碳和环境角度看,一切低碳、固碳、汇碳、捕捉碳的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的经济和技术等,都属于绿色。应该说,政策对绿色、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也有明确的表达,有些有技术、能耗、碳排放标准要求和指标,有些有产业、项目目录指引。

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绿色信贷指引》明确绿色信贷是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其中环境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2015年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对绿色债券的项目分类进行了界定。《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绿色波阔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城镇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生态农林业、节能环保产业、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实验、低碳试点示范等十二个领域。同年,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上述十二类领域归纳为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农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大类产业,并列出了细分行业以及项目特征。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绿色经济大体指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如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的绿色是指环保、低碳、循环利用,包括并不限于提高能效、降低排放、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及修复治理、循环经济等。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明确绿色产业概念,将节能环保产业(63)、清洁生产产业(20)、清洁能源产业(32)、生态农业(29)、基础设施绿色升级(36)、绿色服务(31)6类产业的211细分行业列为绿色产业。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的《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绿色概念有更广泛拓展,绿色范围涵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完善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制造服务体系、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升级等。

由上可见,我国绿色概念在不断发展之中,但部门之间的表述不统一。同时,从目前的多部门政策来说,更多是对直接融资中的债券发行进行了统一和绿色指引,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缺乏绿色成本的比较与核算,难以看出发行的债券到底绿色在哪里,是否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为更好地适应绿色金融的绿色识别要求,应该统一绿色标准,将绿色数据化、可测量化,以技术、质量、效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指标来衡量。在明确技术标准基础上,可以对绿色予以认证、贴标,明确其是否达到绿色标准和要求。这项工作,需要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和管理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部门共同合作。在完成绿色认证、绿色标准技术指标以及绿色贴标、认证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发展第三方机构,对企业、项目的绿色进行评估、评级,以适应金融部门的需求。同时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公布或计算绿色成本和收益,以便投资者评估绿色的价值,绿色转型的价值。

三、适应绿色发展,调整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金融,对金融机构来说,需要识别绿色、统一绿色标准,有绿色认证、绿色评估评级,以便精准投放、有效支持绿色发展,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作为绿色经济、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或者绿色活动的主体,对金融也有自己的期待,不仅期待获得资金,更希望资金能够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要求。当前,信贷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和发展存在一些不适应:

一是期限错配。无论是化石能源企业自身的绿色转型,还是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不仅大,时间也较长。比如光伏产业,一个投资周期需要6年-7年才能回收,而银行贷款的期限往往只有3年左右。对于我国来说,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需要10年-15年才能有根本性的结构调整转变,信贷政策如果有所调整,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资产价值评估相对陈旧。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银行信贷,对于绿色经济主体的资产价值评估如土地、设备、技术包括抵押、担保资产的评估,还停留于传统经济周期的标准,尚未认识到转型后的中国绿色经济,将是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其资产价值应该高于现行市场价格。而且,中国绿色经济一旦转型成功,将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汇率升值,企业资产的价值(包括股票)将高于转型过程中的价值。

三是缺乏对绿色发展的纯信用贷款。目前企业融资往往需要抵押、质押、担保,或者先存款后贷款,融资成本较高。即使贷款,在贷款的同时,也先扣除利息,企业实际到手资金比预计的大大减少,企业很少能够获得纯信用贷款。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一是调整信贷政策。监管部门可以将重点绿色信贷、融资支持政策进行调整,一年的贷款调整为1+1年的贷款,3年的贷款调整为3+3年贷款,即在贷款即将到期之前,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业绩趋势,决定是否延续,这样显得比较合理,也符合经济周期趋势。对于转型基本成功的企业,则不再执行这一政策。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建立项目名单、企业名单。

二是调整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即根据目前的资产价格,根据绿色评级,结合企业信贷政策,适当调高绿色经济活动主体的资产价格,至少提高其抵押、担保资产的价值比例。凡是在绿色信贷名单、项目库的企业,获得了1+1年或3+3年贷款的企业,其资产抵押物、担保物的价值评估统一按照高于正常折扣提高5%-10%。

三是开展纯绿色信贷贷款。在金融趋向数字化、数据化时代,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根据企业本银行的开户资金流、经营业绩信息以及应收、应付账款等数据,设立一个资金流常数,进行纯信用贷款。其他融资按照现行办法执行。小微信贷都可以做到单笔小额纯信用贷款,银行应该可以开发出纯信用贷款,与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并行,以大大增加对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绿色转型成本。

四是针对绿色经济,制定特别利率政策。即凡是被认定、评估或者进入绿色项目库的企业、项目、产品,应该能够获得低于正常贷款利率适当水平的贷款,以促进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

(作者系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管委会主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