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金融 >金融动态 > 详情
碳中和博览会透露绿色新机遇 银行加码赋能
  • 作者: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 发布时间:2023-06-16 23:48:17
  • 327次

6月11日—14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碳中和博览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

其中多家银行亮相,展示绿色金融发展新动态。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博览会期间指出,绿色金融的发展跟传统金融域态不一样,推动绿色金融结构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健全,还要更加重视实现基础设施与业务实践的“双翼并举”,注重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也需要资本市场与碳市场的“双重发力”,并实现国际国内发展的“双向互动”。

随着绿色金融的持续推进,转型金融、低碳数据研究、CCER(中国核证资源减排量)等也成为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热议话题。

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举措

为期四天的上海碳中和博览会,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近600家知名企业参展,并集中展示了能源转型、节能增效、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低碳服务、低碳交通等六大板块的创新发展成果。

其中,作为低碳服务的重要一环,多家银行展示了近年来绿色金融成果。如中国银行推出了“绿色集市”打卡活动,观众可以了解到中行绿色账户、绿色低碳白金卡、“惠如愿·碳惠贷”、数字人民币等金融产品,并可通过参与绿色金融知识闯关答题、低碳出行单车体验等活动集点并获得纪念品。此外,中行专设上海环交所碳金融展示专区,展现上海积极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成果和举措。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绿色金融布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人民币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理事长、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中指出,金融必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中勇担使命,一是让绿色更绿、让棕色变绿,扎实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二是加快产品服务创新、优化绿色金融供给,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三是立足上海主场、放眼全球市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交行将绿色金融发展要求全面融入授信政策体系,强化授信政策引领。如2023年新增清洁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项授信策略指引,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制造产业链3个新能源领域审批指引,并在能源、制造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双碳”重点领域的授信政策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支持绿色发展,在本次上海碳中和博览会上,还有多家银行创新推出了绿色金融新举措。例如,工商银联合多家单位,发起“工银绿色银行+碳中和合作联盟”。据悉,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现场,工行上海市分行与联盟企业签订《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清洁能源、绿色技术转化、绿色交通运输、绿色模式推广等领域提供信贷支持。

此外,上海银行、上海市节能协会等主体联合成立的“绿色金融实验室”也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上揭牌,聚焦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余能利用、碳管理等绿色低碳领域内的成长型、科创型企业,制定标准化模板和定制化服务,共同研究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碳减排情况,决策并落地精准、高效的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转型金融成为下一步发力点

转型金融亦是上海碳中和博览会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期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制定转型金融定义、框架、分类方案、评判原则、披露要求、行业标准等方面工作,但对如何界定可信的转型活动需要进一步推动共识的形成。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当前可持续融资在顶层设计、规则标准、地方发展、金融支持、资金供需、产品创新、数据信息、意识能力八方面存在发展瓶颈。与绿色融资相比,转型融资起步较晚,基础较弱,面临更大的挑战。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理事长、交行行长刘珺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绿色金融平行论坛上透露,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金融目录,交行等银行将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持续为降碳转型活动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毕马威方面分析认为,在长期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需展开业务变革,以适应市场资金需求。具体来看,一是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探索转型金融服务,解决包括传统能源结构转型在内的减碳核心问题;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多种可持续融资手段,用活可持续挂钩类产品,探索碳融资产品,丰富可持续融资货架;三是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关注高碳行业持续增大的环境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保障业务行稳致远。

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在上海碳中和博览会的活动中指出,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推动实体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及减缓气候物理风险的过程当中,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担当。实现低碳转型与碳中和,不仅需要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更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变革。国内外机构投资人可以采用更积极的转型金融策略,主动与高碳排行业内的被投企业沟通,推动企业加强高质量气候数据披露,设定减排目标,执行扎实、积极的减排措施,这有助于减少在投资组合层面和全球经济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屠光绍亦认为,下一步要更多关注绿色金融资金长短期结构、区域平衡、金融市场和碳市场以及绿色金融债券和股权结构等平衡问题。

谢文泓认为,转型金融的应用需考虑各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特点,因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减排路径会有所差异,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转型目标,制定可追溯的低碳转型战略和计划,从而使用转型相关金融工具资助其整体的低碳转型。

(编辑:朱紫云 校对:宛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