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新闻 >地方动态 > 详情
【特别策划】绿色发展 久久为功
  • 作者:中国金融家
  • 发布时间:2021-04-08 08:48:54
  • 351次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生态治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场的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说:“据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一本明白账。”闻此,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他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时刻萦绕在耳畔,绿色发展这一历久弥新的理念,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愈加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峡福建海上风电集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试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农业银行福建分行提供授信额度20亿元,支持该项目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绿色底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旧充满“绿色气息”。从“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到“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彰显的都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绿色道路。

  “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多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绿色发展指标,这正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在‘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十四五’继续将这些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显示出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如是说。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王金南表示,要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环境治理,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通过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要让绿色低碳理念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尚。对此,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建议,将绿色消费观念渗入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多层次培育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新需求,提升绿色供应链相关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引领绿色消费文化。

  让资金更多支持绿色发展

  自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家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具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走在国际第一方阵。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表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更加可喜的是,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人民银行已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陈雨露进一步表示,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目前,绿色金融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陈雨露表示。

  如何更好促进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完备的制度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建议从制定《绿色金融法》、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强化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而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认为,创新金融产品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例如,扩大绿色债券发行量,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绿色债券认购占比;探索推进绿色证券化产品、绿色资管产品等发展,支持证券基金及相关投资行业开发绿色投资产品;发展气候变化相关绿色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产品定价促进气候风险内部化。

  此外,激励政策也是绿色金融内生增长的一大要求。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建议,尽快出台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对支持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建议在再贷款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金融助力走向“碳中和”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占据了“C位”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等内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而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则是推进碳减排相关目标的重要步骤。

  其实,我国2011年起在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元旦,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然而,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也是行业共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我国碳市场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主要表现在:一是碳市场交易不活跃、碳价低迷。2020年末,我国试点地区碳价在14元/吨至90元/吨,而欧盟ETS2019年平均碳价约28美元;二是碳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金融化程度不高。部分试点推出了包括碳衍生品的碳金融产品,但交易规模很小。而欧盟、美国等碳市场在建设之初就内置金融功能,一开始就是现货期货一体化市场。因此,他呼吁,明确碳市场金融属性,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和机制,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丰富碳衍生品等碳市场交易品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徐诺金建议,培育交易活跃、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遵循适度从紧原则确定碳配额总额,确保形成合理碳价。在此基础上,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创新针对碳排放权的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30·60”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参事周振海也认为,应该借鉴金融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碳市场监管框架。建议由金融监管部门按照金融市场监管规则实施监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践行新发展理念,久久为功,奋力前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