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碳交易 >绿碳动态 > 详情
编制园区、企业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探讨
  • 作者:中智科博产业规划
  • 发布时间:2021-10-13 23:16:14
  • 704次

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一场自我革命,实现目标离不开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减排不再仅仅是园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合规的义务,更是在未来的碳交易市场中蕴藏着的经济效益。碳达峰、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新发展理念下的工作重心,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园区、企业纷纷开启了碳减排路径的探索。然而,对于园区、企业而言,无论从能耗衡量、建立减碳模式、减碳潜力还是路径选择都难以把控,迫切需要科学、高质量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指导。结合园区、企业集团情况等制定协同生态文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价值链中位置的三位一体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一、国际气候治理紧迫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20年(2001-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要比基准值(1850-1900年)高1.09℃,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的考验;亚洲地区平均地表温度将持续升高,极端高温天气增加而极端低温天气减少;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平均降水量和强降水量都将增加,部分地区的日极端降水量也将增加。在最好的情况下,随着世界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全球变暖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升温预计为1.6℃。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到2050年,北极很可能至少会有一个夏末无海冰的地方。在最坏的情况下,到本世纪中叶,变暖很可能达到2.4℃,并继续升级到4.4℃,到2100年可能高达5.7℃。全球唯有加紧努力,采取果断行动,走最富雄心的减排脱碳之路,才能避免气候危机的蔓延和进一步恶化。



图1 联合国气候报告:全球升温已无法避免,极端天气将大幅增加



二、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治本之策



面对气候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要把适应气候变化放在重要位置,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还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未来气候变暖,这是治本之策。



图2 人类活动与极端气候风险



图3 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三、国际气候治理因地因时制宜



国际能源署(IEA)《全球能源回顾2021》预测,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4.8%。较2020年增长4.8%。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 。这些排放量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碳中和就 是要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



图4 世界各国碳排放阶段类型



为实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毕竟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还面临经济发展、就业、贫困、环境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没有大规模、低成本的能源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使用一定量的高碳能源以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带来排放上的增长。



国际气候治理应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正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特殊国情;发达国家也应切实履行承诺,通过资金和技术转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加速减排。



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正在进行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目前来看压力比较大。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具有“过渡时间短”“基础强度大”等特点,而且,我国经济还面临着未富裕先转型的巨大挑战。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国给自己预留的时间是30年,而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过渡期是40——60年。我国碳排放的经济效率低,能耗高,排放强度大。最关键的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经进入了富裕阶段,而我国的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还面临环境权和发展权的权衡。相比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自然达峰过程,我国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进行集中干预,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转型等方面,发达国家花一两百年才自然实现的过程,我国仅仅用几十年就达成,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代价,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必须增强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过去的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增长向节约型增长转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确实要看到,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来讲,压力还是比较大。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会创造出新的需求,节能环保行业、相关的节能技术以及碳排放技术等都能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正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谋划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下一步,将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图5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讲话



五、园区、企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主体



产业园区、央企国企更应扛起责任、发挥引领作用。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1园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载体



2018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目录》共包括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和省级开发区1991家。根据中国开发区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共有2728家。此外,县及以下的各类产业园区更是数以万计。凭借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许多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较好效益。我国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战场。



图6 我国园区级别及数量构成



2央企、国企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2020年,我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62.29%。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有97家央企。央企主要涉及核电、军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信、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钢铁、物流运输、建筑工程、铁路运输等领域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央企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8年,我国共有24613家国有控股企业,几乎涉及各行各业,领域比较广泛,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图7 我国法人单位数量构成



3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们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从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个阶段,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实是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可能会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但与此同时,绿色转型发展也将创造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产业,像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这样的绿色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还是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图8 园区开启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已向世界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国必须抓住产业园区、央企国企等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主力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循环体系、重塑园区形态,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六、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重点



虽然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重、时间紧,但不能操之过急。不仅需要更高的效率,还需要更多的理性。要探索园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践路径,应该充分吸收过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可持续的长远目标,兼顾效率与持久,综合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布局。



深刻转变发展理念。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不仅仅需要在节能减排降碳方面作出巨大努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的生活方式,甚至组织运行机制,都必须为此作出巨大改变和深刻调整。在这场变革中,关键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充分认识降低碳排放的重大意义。重新审视规划思路,将节能减排降碳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条件和奋斗目标。重新审视现有产业体系,彻底摆脱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模式。



图9 能源-环境-经济系统集成



1碳总量、结构和趋势



摸清碳家底。摸清家底是基础,要根据园区、企业发展基础,从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社区等方面,围绕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核心指标,系统摸清园区、企业碳排放总量及增长情况。结合园区、企业生态系统建设和碳捕捉技术应用,估算碳汇情况和固碳能力。



主要包括梳理碳排放总量及排放源构成,分析碳排放总量历史变化趋势,识别重点排放源,掌握重点领域排放主要特征、关键因素,研判碳排放趋势、预判碳减排潜力等。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前要邀请第三方核查机构摸清区域排放量,找出减排空间和方向。



2目标设定



预测峰值。结合园区、企业建设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系统分析未来产业、建筑、交通等增量所带来的碳排放增长情况,以及碳排放强度,科学估算碳达峰目标值和达峰期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值可以根据园区、企业建设发展情况,分为高不同场景进行分档预测。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先做好系统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构建战略、规划、法治体系。也必须认识到,实现碳中和愿景,全面绿色转型与结构性变革是核心,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碳汇和负排放措施是补充。



科学确定碳排放达峰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充分考虑园区、企业自身潜力,结合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前科学测算、分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



3主要工作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碳排放量较大的高耗能类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投资机构带来了更多的产业升级、转型,创新技术发展的绝佳投资机遇。碳中和目标确实会对部分传统高碳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包括煤炭和油气行业。但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转型过程——在此过程中,不适应新发展需求的高碳行业将会有序退出,拥有相对充分的缓冲时间。同时,碳中和目标也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助力,倒逼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创新,并创造一批新兴产业。此外,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将有力促进就业。



大力加强科学谋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强化战略思维、拓宽战略视野、做好战略设计,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抓住用好关键期窗口期。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窗口期。奋发有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排放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因此,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良性的激励和倒逼机制,鼓励清洁产业和清洁能源,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份额,政府在这些方面应发挥调控作用。政府应该更好地把握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的调控机制,科学地评估总量和分配配额;在微观市场方面,要尽快完善碳交易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淘汰机能。



制订路线图。根据园区、企业碳达峰目标值和期限,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确定分年度、分领域及不同园区、企业的排放目标,形成精细化的碳排放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



主要措施包括加快产业低碳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强化节能管理、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展各领域低碳试点和行动、增加森林碳汇等。



(1)产业低碳化和低碳产业化



主要包括行业低碳化、高碳行业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供应链低碳化等。重点结合自身产业规划,提前明确重点吸纳和退出项目领域。



(2)建筑低碳化



主要包括推进建筑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低碳。



(3)交通物流低碳化



主要包括推进交通物流低碳化,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优化交通路网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能源低碳化



主要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提高非化石清洁能源比重。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



(5)增强碳汇能力



通过绿化,提高碳汇能力。



(6)构建低碳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加快推动低碳化改造。



五、保障措施



以法治保障、能力支撑、试点示范、技术创新作为实施保障,系统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强化政策工具引导。推进节能降碳,需要尽快完善碳减排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综合政策工具。为了达到碳目标,我国未来在产业园区等领域实施的各种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命令控制型工具、市场型工具、自愿型工具等。加快健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政策:



在行政规制政策方面,完善责任考核、实施统一监督、加强生态减碳协同;



在市场经济政策方面,强化结构调整激励,创新运用经济政策;



在社会行动政策方面,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完善信息公开,深化公众参与;



在支撑政策方面,资金和技术是重要支柱。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领域进行长期布局。在气候投融资领域,探索多元化融资及其治理体系建设。



在国际贸易与国际合作方面,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碳中和也应该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议程。



七、碳达峰、碳中和展望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园区、企业坚持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坚决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图10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幅名为《人类》的绘画作品,该作品描绘了在被红色阴影(全球变暖)和蓝色阴影(海啸作为气候变化现象)追赶时奔跑的人们]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手抓“适应”、一手抓“减缓”,统筹兼顾、科学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定能让家园越来越美好宜居。通过共同努力,不仅要促进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要促进推动全球碳中和愿景的实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