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绿色活动 > 详情
生态保护高标准 绿色发展高质量
  • 作者:马鞍山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4-29 00:14:28
  • 579次

  生态修复中的凹山湖和丁山矿(资料图片)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荣登榜单。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8个部委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马鞍山榜上有名。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马鞍山为何被多次关注?只因一场继往开来的绿色崛起正在这座城市上演。

  近年来,马鞍山市高标准筑牢生态基底、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抢抓先机、培育新机,直面生态“痛点”,重塑更怡人的绿色岸线,集聚生态产业,孕育更澎湃的绿色动能,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城市谋“绿”发展,轮廓日渐清晰。一座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正在架起,“生态+”的绿色征程加速实现。

  治污治岸治渔

  捍卫绿色崛起“命脉”

  谷雨之后再无寒,人间芳菲已向暖。此时的滨江满眼绿意,江上草原随风飘荡,杨柳树郁郁葱葱,在斑驳的阳光下,呈现出别样美丽。

  4月23日,刚下“疫”线的医护人员周楠楠特意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江边,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周楠楠指着景区东侧的一块绿地告诉记者,此处就是家中拆掉的老房子原址。“每次来都感叹又有新变化。以前,这里渔民渔船聚集、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

  改变这一切的,是马鞍山高标准筑牢生态基底的铿锵步伐。

  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刀阔斧”绿色转型,在治污、治岸、治渔上狠下功夫,不断释放绿色发展红利,当好长江大保护“模范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创建森林城市……一个个生动实践绘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线图。

  长江岸线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马鞍山绿色发展的“命脉”所在。

  马鞍山市全面完成长江干支流4823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监测和溯源,推进分类整治,纳入信息化监管;对315个住宅小区、220条道路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35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率先全面完成退捕转产任务,5100多条渔船被拆解,1.1万名渔民全部上岸。

  “整治前,水系被大量垃圾侵占,河道沿线几乎全是菜地和猪棚,气味刺鼻。”顺着长江溯源而上,在慈湖河的支流上湖河沿岸,居民管远龙介绍,黑臭水体治理启动后,上湖河道疏通、清淤、治污并栽种了水生植物,河流沿线建起游步道和观景平台,沿河公园成了社区文体队打太极、居民傍晚散步的好去处。

  一城山水生机盎然,长江东岸蝶变“城市生态客厅”。

  向山向美向好

  加速百年矿区“涅槃”

  溯慈湖河、采石河而上,便是铁矿集聚区——向山。区域内因矿产资源丰富,素有“马钢粮仓”之称。然而,近百年超强度、大规模的粗放式开采,导致向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极为薄弱,严重威胁着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生态受损……“生态伤疤”亟待解决。

  为此,马鞍山市把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践行新发展定位、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好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强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将向山地区打造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将向山地区“生态伤疤”打造成“城市花园”。

  “上百米深的矿坑,现在是景观湖,连带周边也一并修复治理,栽种了元宝枫、杜仲、山桐子等苗木。”在凹山湖畔,该镇建设办负责人杨亮介绍,凹山湖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开采历史的凹山矿,如今经过生态修复,成为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景观湖。

  不远处的凹山地质公园,两万多平方米的设备展示区吸引眼球。在登向山顶公园的道路两侧,牙轮钻机、推土机、矿用汽车、电动机车、电铲,一个个采矿“大块头”十分醒目,不仅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自豪与荣光。

  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一处处焕新扮美四季。从矿区变景区,涅槃与新生正在向山地区上演。

  今年以来,向山地区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持续打出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及产业导入升级“组合拳”。在册小尾矿库(已闭库)及排土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征迁、桥头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采石河上游水系整治有序实施……齐头并进,多点开花。

  在这片勇于创新的土地上,生态自信正在不断强化、生态保护正在扎实推进、生态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智能智慧智效

  探索价值转化路径

  一机一屏,无需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订单内容自动生成生产流程及所需工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所有的厂房顶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自发自用……置身于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可以看到,高效、节能、环保无处不在。

  瑞泰马钢的前身是马钢耐火材料厂,距长江直线距离较近,曾常因环保问题被周边市民反映。为蹚出转型升级之路,该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易地搬迁。并建成了国内首条节能环保型钢铁高温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钢铁高温材料创新中心,与腾讯微瓴联手打造国内首家“透明工厂”。

  像瑞泰马钢这样的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代表的是马鞍山驶向绿色发展新跑道的决心和信心。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要从根本上解决好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马鞍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名城”,用创新赋能,绿色发展蹄疾步稳。同时,推动新兴产业 “强筋壮骨”,全市战新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1月4日,欧冶链金马鞍山慈湖江边中心基地建成投产,具备每年280万吨废钢的加工生产能力。“过去,废钢是废料,不值钱,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可以替代铁矿石的重要再生资源。”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陶炜一直关注着废钢的“重生”。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重点、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实施并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通过算好“亩均账”、用好“标准地”,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让“优等生”“好马配好鞍”,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马鞍山高标准筑牢生态基底、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之路从未止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