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产业 >绿产分析 > 详情
我国制造业的“痛点”,营收近100万亿,却陷入“利比纸薄”状况
  • 作者:千经不尽理复来
  • 发布时间:2020-12-28 00:18:55
  • 352次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正飞速发展,在全世界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负"世界工厂"其名,而这一切也都是中国制造业在这几年间的突飞猛进。

曾经的中国制造业,只是单纯的依靠着廉价的劳动力,让大批外来企业来华建厂,在他们的带动下,一点一点的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我国的制造业就是这样从"一片空白"建设到如今的辉煌伟业。

经历数十年的积淀之后,我国的制造业早已不是从前那样一无所有,反而是"大变模样",虽然我国的制造业还没有达到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但其"高性价比"早已在世界有了响当当的名号,这一点从不少企业"赖"在中国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的一帆风顺,但却也面临着一个"痛点"——利润太低,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一、直击痛点

"中国制造"是个听起来很牛的词,总是能够紧跟行业变革的脚步,但是却从未引领潮流。

"中国制造"从深圳开始,早在1970年代末,深圳的蛇口便在改革派地方大员袁庚的带领下,开始实施"三来一补"的政策,想要通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只不过在那一时期,珠三角是没有产业链的概念的,那时候我国制造业就连最初级的原材料也基本上要通过进口来获得,深圳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只提供土地、劳动力资源。

制造业在后来的30多年中,产品逐渐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就这样,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只不过这样的产业链却主要在电子、纺织、五金、食品等,对于涉及核心元部件的产业链我国制造业依然很少涉足。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中国的制造业究竟发展的如何呢?

从一组数据中自然能够看出端倪,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1月到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五万亿,同比下降了2.1%,而在此期间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却将近100万亿,同比增长了4.4%。

这样算下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利润只有5.9%。而这一数据,也表明了我国制造业净利润实在是少的可怜。尤其是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为了制造业的发展,将部分制造业降税3.0%,但依然是毛利润高而净利润低。

这其中原因复杂多样,既有着人工成本上升,制造业企业各项支出费用急剧增加,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原因,还有着很多其他原因,但不得不说,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这样低的净利润也说明了三个问题:

首先,净利润低意味着企业生产正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只是负责简单的组装或者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次,净利润低也说明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具有脆弱性,而这也让制造业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最后,在经济起伏之下,净利润低的企业容易直接陷入亏损,甚至会导致破产、倒闭。

也就是说,其实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已经陷入了困境。在制造业,更是有不少人调侃 "就连卖咖啡也比做芯片利润高100倍"的说法,这让笔者都有些汗颜,难道我国的制造业真的就是"利比纸薄",真的就是"贱"吗?

二、沉思问题

如果说制造业在一开始就有着"利比纸薄"的问题是情理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应该"翻身",但就目前看来制造业却依然难以营收,这样的低利润也说明了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更是增加了企业的脆弱性,使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变得不堪一击。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制造业企业认为低利润便利消费者,怀有"以量取胜"的观念。虽然对于企业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会因为价格低廉而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长久看来这样占据市场的方式却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制造业,会因为企业过分追求低成本而破坏市场。

制造业作为国家立国之本,兴国之器,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制造业中最具有实力的则是那些高技术制造业,即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都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当制造业企业实行低利润运行时,也间接的代表了制造业企业内的流动资金不足,研发成本以及研发库存存在总量缺失、储量不足的问题。

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例,高技术制造业通常需要研发"芯片",而我们的关注点大多放在国产企业研发不出芯片,但却没有考虑到外国企业在芯片研发上投入了多少资金。

IC Insights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2017年的时候,英特尔的研发支出为131亿美元,占该集团总支出的36%;反观高通,它的芯片研发投入为37亿美元,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23.1%。

不得不说,这样的高的研发资金投入,对于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更是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难以负担的起的。同时,低利润也增加了企业的"脆弱性",让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弱,更加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的业绩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大起大落。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机床行业来看,因为前几年全球经济下行,我国经济增速减慢,使机床行业随之遇冷,不少机床行业业绩惨淡。虽然后来我国经济增长恢复,机床行业逐渐回暖,但是因为经济的起伏波动,我国已经有多家机床企业陷入亏损,甚至以破产告终。

由此可见,低利润对于制造业而言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从今天看来,我国制造业一直保持低利润却更像是自身的一个无奈之举。

三、困难重重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推销产品时存在一个有趣的场景,若是国产企业老总宣传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都是质美价优,主要是以价格取胜。但同样的场景放在外企身上,你就不会看到库克拿着苹果手机再去宣称"只要998"了。

为什么价格成了国产制造业企业的"法宝",为什么制造业一直"利比纸薄"?

其一,国内制造业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的不少制造业企业因为研发成本太高,而去选择"抄新",只是一味的模仿,虽然这是重视市场的表现,但是没有技术为支撑,产品再好也会变得容易被取代。

反观世界上其他的几个制造业强国,不管是德国、日本,还是美国,作为科技发达的国家,他们不仅依托自身完善的工业体系不断地进行科学创新,而且在后期仍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对待科技创新这样的态度,他们自然会走在制造业的前端。

其次,国内制造业企业缺乏品牌建设。很多时候,"中国制造"仅仅是贴了个外国牌子,就能将自己的售价提高几番,其实这样的效应就是品牌带来的效应。正是因为外国制造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所以增加了人们对于产品的认可程度。

但是我国制造业却没有这种意识,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弱的现象,中国在世界品牌500强中只有31个中国企业上榜,而在百强之内的也仅仅有七个而已。

这样的成就并不突出,造成了国际对中国产品不认可,再加上上中国制造业中有部分企业推出过假冒伪劣的产品,影响到了国产品牌的信誉,让消费者们对中国制造也逐渐丧失了信心,长久下来自然压低了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价格。

最后,制造业普遍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相差甚远,以机床行业为例,中国制造业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卖出机床,而国外制造行业却不然,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到建设"制造服务业"体系的问题,不仅仅要卖出机床。

更重要的是提供好的后续服务,让客户不必担心在购买机床后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做。国外制造业企业会通过提供一个从设计到生产的集成途径,尤其是模拟工具,以此来消除客户购买产品后的顾虑。

反观国内制造业企业,对这一方面的建设却极为"生涩",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国外制造业企业在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这一点也就成为了国内制造业的劣势,自然也是为中国制造业产品拉低了价格。

其实对于我国的制造业而言,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薄利多销"的政策对其发展有利,但是从长久看来,这样"利比纸薄"的模式却是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不利于企业的革新。中国制造业再也不应该凭借低利润竞争了,而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实现跨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