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产业 >产业动态 > 详情
绿色圆桌丨人类是否会迎来绿色的未来
  • 作者:第一财经
  • 发布时间:2021-09-25 23:24:19
  • 424次

主持人:第一财经可持续商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周旭峰

演讲嘉宾:迅销集团全球执行董事、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 吴品慧

中国新天地商业总监 李振辉

Aedas执行董事 李巍

罗兰贝格副合伙人、罗兰贝格消费行业首席研究员 蒋云莺

2021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双碳”目标战略的开端。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及产品的可持续性。“可持续”的标准是什么?“碳中和”将给企业的品牌建设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场圆桌论坛:人类是否会迎来绿色的未来

周旭峰:从之前的全球情况来看,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气候危机挑战越来越严峻,这个过程当中问题是非常多的,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起了这样一个疑问。这个问题可能不是说某一个个体或者某一个机构可以快速回答完毕的,有一些案例、方法和路径,会这一场的讨论在这方面有所展开。

周旭峰: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观众和各位嘉宾参与到这个环节的讨论当中,似乎我们问的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实际上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赶紧回了趟家,就是我今天带的这样一个标志,大家认识我的胸针吗?很多人不知道,我简单说一下,今天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六年前的今天,联合国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上确定了全球人类从2015到2030年有17个发展目标,我这个胸针就是我参加联合国契约会议的时候发了17个颜色,这17个颜色就代表了到2030年我们要系统地解决来自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周旭峰:我们今天的话题开始可能有点沉重,就是我们定的所谓15年的第一个五年已经过去了,第二个五年的头一年也过去了,但是看起来我们碰到的问题和挑战其实越来越多。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做了非常好的表率。比如说我们在17个发展目标当中的第一个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消除贫困。

周旭峰:消除贫困这件事情,去年我们宣告中国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但是如果17个指标我们分解出来就会发觉,第六个、第七个、十二个、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指标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包含我们要有清洁的水、能源、可持续的城市社区,我们有负责任的消费市场,我们要应对气候变化、关爱水下陆地上的动植物……这些目标都是很重要的挑战,挑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我们能不能迎来绿色的未来。

周旭峰:做这个很大的开篇其实是普及一下到2030年,我们实际上是要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完成17个发展指标的,大家补补课。

周旭峰: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看过霍金讲过一段话,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超过了两百万年,从文明的角度说我们超过了一万年,而气候危机或者说环境危机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百万年以来的最大挑战,就是整个危险等级是这样的等级,我们要有这样的感受。

周旭峰:2021年,我们不仅要应对很多的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中国来说,我们去年还承诺,要在2030年做到碳达峰,2060年做到碳中和。这样一个议题意味着我们对世界庄严承诺,我们做绿色的挑战非常严峻的。最近有限电、停电现象,就知道这个事情做起来不太容易。恰恰因为不容易,我要把我们的话题和嘉宾身上引了。

周旭峰:事实上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嘉宾,都会口头上说我们会关注可持续发展,而且我们有很多的共识,每一个人有一整套的价值观输出,但是我今天不让大家有这个机会。相反,我希望你们首先干脆地回答我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所谓的绿色未来是可以期待的吗,站在您自己的立场上?从吴总开始。

吴品慧:谢谢周老师,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法国非常有名的未来学家做过一个对话,他们的对话其实是冠英“我们这一代想要为未来下一代子孙创造什么样的社会跟生活”。我觉得未来的绿色是可持续的,也是可期待的,大家知道在过度消费跟过度开发的状况下,我们今天遇到不管是气候挑战,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发现还是企业在推动,消费者还有待加入进来。

吴品慧:从几个角度思考,这些角度听起来有些哲学。我们思考生命跟经济这件事情,我们觉得生命是哲学,经济是科学,生命里面我们怎么去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自己我们做起,怎么创造正义,今天这个场合非常有意义,怎么让消费者在追求消费和经济的同时,对我们的供应链也产生一些价值。

吴品慧: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些事情看起来是概念性的问题,但是必须坦白讲我们很多的消费者,包括新一代不一定完全从这个高度思考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更可持续的经济,当今疫情或者是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带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就是下一代的社会,不只是中国,是全世界怎么快乐和平地生存和发展。

周旭峰:听起来不是绿色,是多元公共结合,提出更多的颜色。我们请李振辉先生聊一下。

李振辉:我个人来说蛮有信心的,三方面,第一个是科技发展,以前做的是环保,要增加成本但是不一定拿到回报,科技发达了我们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反过来可能利润更高。第二,为了鼓励企业推动绿色、鼓励消费者带着意识对绿色消费越来越重视,很简单,所以过去很多消费者问我们会招什么品牌进来,平台是一个重要角色。第三方面是政策的支持,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很不容易,我们过去看到很多政策支持、基金扶持。

周旭峰:您讲的三个我们乐观的,设计师怎么想的。

李巍:我想先谈一个数据,碳排放中有39%来自建筑行业,其中28%是来自于我们的建筑,还有10%是来自材料的,所以我们这个行业肩负很大的责任。先回答主持人的疑问,我们的信心来自两个层面:第一个底层设计,我们在城市规划层面看到决策层面、政府层面有新的理念,一些技术在投入在实施,比如说全世界的能耗中有14%来自于交通运输,城市设计中强调TOD项目,这种规划落实之后可以大大减少交通运输上产生的能耗,这样一种顶层设计普通人群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但是这个数据并不是直观,落实出来之后,效果会非常明显。

李巍:另外刚刚提到一些技术,以往一些技术其实非常昂贵,早些年落地之后更多只是获得一个名誉。现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兴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建设项目中,能够支撑大家用上能耗减低、利益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比如说水资源的利用,雨水清洁车辆、浇灌花卉是非常微观的技术,但带来的实际利益、对未来生活模式的搭建非常有帮助。

周旭峰:您给了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每年我们关注这个话题的话,首先看看建筑设计师们干的怎么样,如果干得不够好我们就没有绿色的未来。最后蒋总您比较特殊的,是咨询业,推动大家一起把这件事情做起来的,提一下您的见解。

蒋云莺:咨询行业最大的工作,就是帮不同企业解决问题,从我自己的身边的小事儿分享几个观察,一个我们公司招了不少顾问,我发现有一类顾问在专门被招来,碳计算专家。这个职位的背后有一个特定的含义,今天我自己从事零售行业,其实在我们这一行有非常不同的领域,包括像化工、能源等等交通运输,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一些绿色和碳中和计划,并在做实施和落地,这个是我观察到第一个变化,首先有碳中和计算的顾问。

蒋云莺:第二个我本身服务于不少消费品零售公司,其中有一部分是从事时装行业的,其中一个客户在过去两个月非常有意思,有一天CEO找到我们,说我想让你帮个忙,他说我觉得我们公司做一些绿色和可持续的事,但似乎把这些事做得很公关,他其实非常困惑,怎么把这件事儿做得更加实,能不能看一下在哪些方面体现我是绿色的,这个是我观察到第二个有趣的故事。

蒋云莺:同样是这家公司,我从事的是咨询服务,通常公关团队不会找到我们。我们做着做着发现,公关团队会自动地找到我们,其实我们正在跟公司里面一起去合作开发一些绿色的产品,这个绿色的产品本身也被交由到公关团队,做“特种兵”的团队做开发。

蒋云莺:第三个观察,今年5月份我也有幸加入了我们自己罗兰贝格的一个组织,我是其中的组织者,这其中我们做了第一波的活动,公司超过200多个顾问会做整个有关碳、有关环保的20件小事儿。老板找我,他说我们这次要更新了,能不能设计一个定量的小程序。

讲这几个故事,来反映说绿色已经在个路上了。

周旭峰:非常欢迎这样一个分享,其实跟我们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最近两年我们觉得第一财经经常会收到很多观众给我们的问询,将来如果从事可持续或者绿色,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进修找到有价值的工作,未来这个话题可以做非常多的探讨。

周旭峰:第二个问题给大家施加压力了,第二个环节讨论一下,你们共同的一点都是对消费者有期待的,这种期待是真的期待吗?或者说消费者怎么才能看到你们在可持续上面的一些努力,因为你们很努力,但是怎么让消费者看到并且认同,很想知道他们真的会为此买单吗?有些挑战吗?

吴品慧:我讲一下实际,刚刚讲的是哲学,现在讲的是实际。其实在我们公司,优衣库我们是蛮清楚建立三个项目跟三个行动的,首先是关爱绿色地球,另外还有涉及到对人的意识,再就是团队的体制。我们不只是对消费者的教育,也跟行业专家不断探讨怎么影响消费者。

吴品慧:作为一个品牌,经营人货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减少使用,第二个重新使用,第三使用新技术。很多人觉得时尚和地球这两个是冲突的,爱地球就要牺牲很多的成本。比如大家知道牛仔裤是比较高度消耗水资源的,服装行业70%以上的污染或者是碳排放在工业里面,但是优衣库在美国的一个中心研发新的技术,透过新技术使传统牛仔库制作的水洗工艺用水减少90%。

吴品慧:这两年我们也在社交媒体开始沟通这样的概念,爱时尚也是可以爱地球的。对品牌商来说,也想利用这个概念跟大家分享,品牌商、产品开发者是不是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做未来的创新。当然很多品牌不能马上做这样的改变,因为涉及了大工艺,这块的确是很重要的。

吴品慧:另外强调一个概念,很多老师提到叫外卖的箱子重新回收打包,优衣库大概从十年前左右就开始做旧衣回收,好的衣服清洗之后捐赠。我们做过超过四百万的衣服捐赠,帮助了超过30万的家庭。可能不容易回收的,我们做能源再处理再利用,这个是我们很多年做的事情。具体在做这方面的时候,怎么更好跟顾客和消费者沟通我们回收后的后端的能力很重要。

周旭峰:尽管没有非常明确的,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感受到了,觉得很可能这些概念和可能会出现品牌更好的认知,李总您说一下。

李振辉:其实我们来说,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基本上都已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真的自我要求。消费者层面,点餐时菜单上面都需要有蔬菜,大家吃素的话某个程度上对地球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学习到吃素的食物链只有一层,所以容易浪费非常多。倡导不一定是吃素,可以每周有一天这样子。

周旭峰:我们听一下建筑师。

李巍:我们面向开发商,他们最终面向终端消费,之前谈了技术上的手段,还包括设计师,要意识到他们设计的不是硬件,而是打造社会场景,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培养绿色消费者,改变消费者的生活工作、出行习惯,进而建造绿色地球。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公司在新加坡完全没有空调,在东南亚这样一个气候非常不容易,设计师通过一些技术模拟室内自然通风达到非常舒适的程度。所以我想,我们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但是不能降低。我相信中国有全世界最面向未来、最开放的年轻人,一个新兴事物、概念,我相信有一天也会在我们国家立足。

周旭峰:这个是硬件化的,我想听听软件方面,我们咨询会怎么做,你们的洞察是什么?

蒋云莺:我分享一个蛮有趣的,我们德国的办公室做了一套全球消费者问卷,大体有十道左右的问题,愿不愿意为可持续绿色的相关概念做溢价,问卷得出来的结果,中国消费者的认同度数据远远高于欧洲。实际上问卷最终结果是,80%的消费者基本愿意为绿色这件事情去支付溢价大概在5%到25%不等,这个背后更多不仅是品牌可以看到一个溢价可能性,更多是为产品提供一些支撑,使得整个生产环节的变化、整个消费环境的变化,甚至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重塑成为可能。

周旭峰:这个听起来是未来更加乐观的,就是说我们有这样一个表态,未来我们行动和这个表态,十个问题能不能分享一下,看一下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平台询问这个问题。大家其实做了很多正向的回答,那么从个人然后到机构的做法,最后就是归结出所有事情完成之后,想知道通过我们这样一些努力,真的对大家各自的在把品牌绿色植入到我们的品牌当中去,甚至说可能会不会去因为这样一些改变我们品牌原来的一些底色也好,我们的价值观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最近会做绿点计划,作为一个媒体,中国政府去捕捉,整个碳中和进程当中有没有好的前沿科技,好的技术创新,通过具体案例的释放,跟全世界交流对话,在这个问题上面很认真的,非常努力这样一些东西,不知道我们各个机构,我们这样一些企业在自己的品牌上会不会有这样的努力,我们最后分享一下。

吴品慧:问题非常好,这么看这件事情的,一财的观点非常好,可持续发展这件事情是非常大的问题,不是三年五年可以改变的,所谓的可持续整个改变是供应链,一种产业能力。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非常高的标准,但是要接地气的鼓励大家都做起来。我个人很乐观地看,不管是技术改变,或者是刚刚有提到空间的设计,我觉得是一种生活习惯,习惯不要开冷气可以过就不开冷气,穿着透气的服装,也可以达到舒适。

吴品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最重要是意识,通过很好的概念收集,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多可行对实践。坦白讲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100分,通过设计、通过消费、通过我们的传播,一个企业看到很多方式推动绿色的同时,也推动消费者改变,个人喜闻乐见这样的推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财经媒体和绿色媒体关注的,也是所有消费者应该关注的,怎么推动每个人从身边的绿色做起。

周旭峰:李总您谈一下未来有绿色的新天地吗?

李振辉:干净的环境,包括有效利用能源,我们有提升空间,但是我们想怎么用聪明一点的方法改变,比如研发物料重新利用,以及透过让消费者明白这么做能得到什么好处,我们要多思考这个,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我相信绿色新天地是会有的。

周旭峰:我想听一下建筑师怎么说,有没有行业规则推动绿色?

李巍:今天非常兴奋这个是跨行业的论坛,我更多是说本专业的,像我们企业来说我们成立了绿色的研究室,在香港,是跨专业的。设立这样的实验室是希望我们有绿色的理念在设计之初就介入进来。

讲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实验室的领导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他研究的不是建筑设计,而是SARS如何在很多的凹槽之内传播病毒。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想这个是我们企业面向未来的努力,希望这个努力在未来很快有一些成果。

周旭峰:某种意义上特别理解你们领导的安排,近年来我们听到很多说法,比如可能新冠疫情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冲击会是倒退十年,我当时很惊讶,我们在绿色这个目标上处于一种发展六年倒退十年的过程。其实包括这样一个疫情的来源也跟整体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块想请咨询界的发表看法

蒋云莺:我是咨询公司是第三方的视角,我觉得第一绿色这件事情本质上不仅是咨询公司本身,也是我们品牌一起要转换思维概念,意味着很多绿色思想的植入,意味着商业模式本身的变化。举个例子,我们一位做食品饮料行业的客户,今天跟他探讨未来食品科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到2035年会有一些食品科技直接颠覆你的产业,整个生产方式用电用水用的土地是5-100倍不等地减少的,这个背后生出一些新的岗位,新的行业。这个背后我们要思考我们需要哪些新思维,和这些品牌公司如何有勇气探讨一个更前瞻性的未来,思考反过来我们今天要做哪些准备。

蒋云莺:第二点,其实这个过程对品牌公司和咨询公司也是前瞻性的,其实绿色这件事情更多是需要布局和部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绿色不仅是公关问题,它需要言行一致,哪怕是从鞋子里的纤维开始,它也并不意味着溢价产生,而是成本的投入。

蒋云莺:最后我们认为,整个绿色战略其实不是品牌传播界的问题,品牌背后一定是产品、整个思维模式、你的投入和资源包括人力组织的方式的变化,当这些内在东西不匹配,消费者是很明智的,不会为所谓的营销买单。

周旭峰:所以大家看到说,我们面向绿色未来构成了一个临时的实验室,大家讨论了自己的经验,分享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想这个议题如果不去给到特别简单的回答,把它转化成非常复杂的并且是非常物质的讨论的话,我们觉得整体上绿色的未来可以去期待的,但是明显我们面临挑战不少的,从我们自己对消费者的洞察来说,我们觉得消费者可能把很多的期待放在企业身上的,希望企业在可持续方面有更多的生动灵活的表达,使得在消费的过程当中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获益。觉得非常新鲜有趣,这给我们未来既创造挑战又创造很多很好的机会。对企业来说,如果能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对很多利益相关方,可能不只是消费者,包括上下游供应链,包括我们的社会议题,刚刚跟大家说过我们有17个发展指标,都会重塑。

周旭峰:过去20年大家感觉最大的商业变化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提供更多工具和载体,未来20年给我们更大是价值观的重塑,绿色也好,可持续也好,可能对我们来说,底层逻辑上的结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一个人或者其他人能够转移的,极早切入到赛道当中,可能会共同见证出绿色繁荣的未来,我们这一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