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致力于把大数据、信息化等新兴技术手段运用于金融、电商平台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给产业发展支招、为乡村振兴赋能。围绕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我多次在省内外广泛走访,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金融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向全国政协呈报了有关金融新科技、数字农业、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等建议提案7份,依托政协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320条,有16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这是以县域为主阵地,夯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础、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优化县域创新创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并向县域延伸,有助于缓解大中城市的发展压力,也有助于营造有效的县域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通过加强县域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产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业态,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当前,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依然较为薄弱,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缺少企业主导型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品种创新平台。今年全国两会上,我还将对推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递交有关提案,建议加快实施生物育种重大科技计划,培育企业主导型产业化平台,营造生物育种产业化市场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