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政策 > 详情
中央财政支持!2021年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作者:全国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创新平台
  • 发布时间:2021-03-26 20:30:40
  • 671次

微信图片_20210326203051.jpg


文件强调各地应立足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明确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先顺序,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


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参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相关要求执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布局在县域内,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创建。


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奖补资金主要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涉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布局区域有重合的,原则上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叠加投资比例累积不超过20%。

微信图片_20210326203202.jpg

“各省要全面启动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151个国家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其中15个超百亿元。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训班上指出,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牵引性工作,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县上下协同、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


刘焕鑫表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要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作表率,各省要全面启动市、县级产业园建设。各产业园要在创新建设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有效扩大政府债券支持产业园建设规模,推广农村金融新产品新模式,探索产业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从产业链角度,看懂现代农业产业园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县城,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引擎,无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接下来我们从产业链的角度,梳理一下现代农业产业园行业。


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游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行业上游主要为开发商和投资商。开发商和投资商直接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土地使用、开发权及资金,因此开发投资商在产业链中具有高话语权。现阶段,70%-80%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政府独立开发模式。


投资商方面,目前,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资金核心来源于政府机构的财政补贴和企业自行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经营普遍存在回报周期长期困境,因此社会资本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投资积极性较低。


在政府机构的财政补贴中,政府以国家级、省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扶持对象。针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8年国家投入50亿元进行专项扶持,且只要符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要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先行补助1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326203209.jpg


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游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行业中游为规划运营商。服务商方面,负责项目前期工程咨询、规划策划等业务的规划公司典型代表为绿维创景、清华同衡等;以工程建设,园区建造业务为主的承建商,典型代表企业为中国中铁、中国建业等企业。


由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掌握高话语权,规划企业、承建企业需根据开发商的意见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因此规划企业和承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低。


运营商方面,以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企业典型代表为汇源集团、中粮集团等,丰富地产行业资源的房地产企业典型代表为恒大集团、碧桂园;以企业主导模式开发建设的园区,其开发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一是负责开发建设的开发商角色,二是负责园区经营管理以及产品服务的运营者身份。


开发商与运营商均为同一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园区的发展定位明确,主导产业鲜明化,产业布局结构合理化。


微信图片_20210326203214.jpg


现代农业产业园下游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行业的下游主体包括产品分销商以及用户。产品分销商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营销渠道向用户提供农产品、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产品服务。


现阶段,线下分销渠道仍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分销的主流渠道。而线上分销渠道基于技术手段,产品分销商能及时了解用户的消费属性,包括用户的农产品品类偏好、农产品包装喜好、旅游产品偏好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产品优化与升级。线上产品营销推广效果日益显著,将有望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品及服务的另一主流分销渠道。


另外,大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及旅游习惯日趋多元化、个性化,一方面促使产品分销商的产品服务趋向多元化与定制化;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文体娱乐消费增多,有助于提升园区旅游产业的营收,推动园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盈利增长。


图片

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印发通知,认定江苏省邳州市等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记者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请您介绍一下产业园推进情况? 

  答: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宗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动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壮大了主导产业,促进了产业振兴。各地选准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开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提高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一批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许多产业园已经成为区域或全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行业排头兵。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其中15个超百亿。二是创新了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增加了农民收入。构建“农户+合作社+加工营销”的利益联合体,显著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2019年151个国家产业园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三是培育了增长动能,壮大了县域经济。各地大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向产业园聚集,引导先进生产力“出城进园入农”,形成了一批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目前国家产业园聚集了9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纳税总额近200亿元。四是促进了产村融合,带动了乡村建设。许多地方以产业兴、农村美、生态优为导向,将产业园建设与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相促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形成了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围绕产业建的乡村建设布局,促进了乡村功能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问:中央财政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奖补,请介绍下在安排使用奖补资金方面有何特点? 

  答: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贯彻中央部署要求,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1.2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干部反映,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率高、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大的标杆。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三是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问:据了解,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支持创建10个以现代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请问这对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有何作用? 

  答:建设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用园区化理念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探索。2019年和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0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以作物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包括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四川省邛崃市、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福建省建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等7个产业园。以畜禽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包括广东省新兴县、北京市平谷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等3个产业园。目前,农财两部已将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四川省邛崃市等3个产业园,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各地充分发挥种业产业园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的平台载体作用,聚焦科技研发、种业孵化、公共服务等,建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产业园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的35%。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产业园制定专门政策扶持制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营水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制种企业47家,制种品种达到5000多个。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部署要求,再批准创建和认定一批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性能国际领先的品种,提升种业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 

  问:我们了解到,各地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采取了哪些创新做法推进产业园建设? 

  答:近年来,各地普遍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全局性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机制。广东省出台支持产业园建设21条政策措施,安排财政资金75亿元建设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产业园,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四川省建设11个国家级、132个省级、761个市县级产业园,每年按三、四、五星分级确定省级产业园名单,安排省财政资金5亿元,分别奖补五星级2000万元、四星级1500万元、三星级1000万元。在总结借鉴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业园管理体系。一是创新“先创后认”建设机制。对经过2-3年建设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两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创建资格。基层反映,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从严把关,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产业园建设。各地普遍参考借鉴该管理方式,出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省、市、县产业园建设。二是创新推广“园长制”责任机制。支持产业园所在地县级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负责组织推动产业园建设。有的县市主要领导反映,产业园工作是重点任务、振兴大事,每月都要听产业园汇报、每月都要到产业园走一走,有问题马上解决。三是创新产业园管理机制。产业园一般横跨多个乡镇,关联多个部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多个环节,涉及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多种要素,依靠农业农村部门一家推进力量有限。借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经验,鼓励在覆盖范围广、跨多个乡镇的国家和省级产业园推广管委会管理机制,由正式编制人员或专职人员承担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抓得实、投入大、效果好,请问“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园建设有什么打算? 

  答:“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对标新目标,推动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快数字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提升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工作推进上,可以概括为“提质、扩面、强基”3个关键词。一是“提质”,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每县选准1-2个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链条增值,实现“一县一特、一特一园、一园一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扩面”,即提高产业园覆盖面。按照普惠性、竞争性、政策性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支持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地全面推动省市县级产业园建设,实现涉农县产业园全覆盖。三是“强基”,即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研究制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法,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政府专项债用于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发挥好产业园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示范作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