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政策 > 详情
农业企业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国农业制度自信视角
  • 作者:中国企业家日报
  • 发布时间:2020-12-14 23:37:50
  • 357次

40多年前美国人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30多年前美国人布朗说: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5年前希拉里说: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5年、30年、40年过去了,中国怎么样呢?中国人怎么样呢?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人“吃饱饭”了!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而今77岁多,是靠我党在农业农村的根本制度(农业)“自信”,是靠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是靠广大投身农业农村大(中、小)企业家(新乡贤),以及坚守在农村的各类业主。在此向最可爱的人:农业企业家们表示崇高敬意!

一、粮食生产是农业企业家国情怀,坚定口粮绝对安全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价之基,稳住百姓的幸福感,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总的来讲,我国口粮即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均大于消费量,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口粮供应并不依赖国际市场,饭碗仍然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注:我国主要进口大豆、杂粮、植物油等非主粮农产品)。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悠万事,14亿张口吃饭为大。当今,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联合多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粗暴干预中国内政,试图通过美国人思维定式来控制我国国际贸易,尤其是粮食的进出口贸易。国内一些人也与他们遥相呼应,对中国农产品所谓失去信心,总是认为这样那样都不能吃,甚至无知地计算出中国人一年“吃了多少公斤化肥,喝了多少公斤农药”,更有无知的博士生怀疑杂交水稻,一些公众人物及少部分政客也附和唱衰中国农业、唱衰中国农业科技,把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方面进行妖魔化,甚至煽动性宣传。现在中国人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一些人是“吃饱了”。2019年中国大陆人均生产粮食达到474千克,达到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富裕国之列,口粮绝对安全。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和粮食消费大省,2019年口粮的安全度达到103%。因此,在悟懂“四个自信”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唱衰中国、唱衰中国农业背景下,我们提出必须坚定中国农业制度自信,对从事农业生产、献身农村发展、保障供给的企业家和农业业主们予以充分理解、支持和致敬。

献身农村是农业企业家们乡贤特质,彰显乡村振兴关键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和造就爱农村、懂农业、有文化、善经营、能致富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情系家乡的新乡贤有实力、有能力、有责任为本土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从乡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精英,他们有经营头脑、有经营渠道、有一定经济实力,更可贵的是有反哺桑梓的情怀,能够发挥“双带效应”——带头致富、带领乡亲致富,其独特优势能够有力助推乡村经济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不仅需要资金、政策、人才,也离不开乡土文化灵魂的代代相传。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新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乡贤力量既可以为遏制陈规陋习,打造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又可以利用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资源,在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诸多目标中回归乡土、建言献策、出钱出力、身体力行。新乡贤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内驱力和人才支撑。

新乡贤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乡村精英。传统文化孕育出了新乡贤,而新乡贤又返身投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进程中,并使这些传统美德更具时代吸引力。其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大有裨益:

1、农业企业家具有新乡贤乡土情结。中国传统乡贤都是“生于斯,长于斯”,所作所为都在故乡本土,而现代社会,很大部分农村精英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有着殷实的资产、广泛的人际、稳定的事业,而城市也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服务、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等资源。他们对家乡放不下的乡土情结、对故土强烈的情感认同,是新乡贤投身于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乡土情结能激发本地民众或外地老乡对故土的热爱,使他们愿意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2、农业企业家具有新乡贤正能量。受所处时代、文化、制度背景等影响,中国传统乡贤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乡贤的价值观念更具有积极性、现代性。在着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今中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乡民的价值追求有效连接,使之成为本土的文化共识,进而引领更多乡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新乡贤无疑起到了重要支柱作用。

3、 农业企业家具有新乡贤文化素养。新时代的中国乡村不再是封闭落后的小村落,而是逐渐的接受了一些先进的、开放的、甚至是国际化的思想理念渗透。仅仅熟知地方性知识远远无法应对乡村社会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乡贤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着较专业的法律法规意识、民主民生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现代理念。当下培育和凝聚新乡贤,既要挖掘古乡贤的典型事迹、优秀品格,更要推崇新乡贤博古通今、开拓创新的精神价值。

 二、农业企业发展的困境和原因分析

(一)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

1、融资难度大。大部分农业企业对季节性产出原材料(如萝卜、白菜、茶叶、竹笋等)的大量收购和部分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张,导致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但却无法得到满足。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自身抵押资产不足,财务管理不规范,规模扩张过快过大,盈利能力不强、融资本底差,融资观念滞后、渠道单一;二是银行放款“从紧”、收款“从快”的信贷政策,“国有”“民营”企业的差异化担保或抵押条件,“抽贷”“减贷”“只还不贷”措施使部分农业企业“雪上加霜”;三是政府奖补投贴担资金项目较多,但单项额度偏低,且资金多头管理,对困难企业的帮扶精准度不够。

2、融资成本高。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放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普遍对农业企业的贷款申请存在审查时间长、要求多、利率高的现象,企业从申请到获贷的时间正常情况下需要1-6个月。部分企业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率高达8.5%,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利率更超过10%,并且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预付部分利息,使实际利率更高。

(二)科技创新能力弱,创新型人才缺乏

1、产品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粗(初)加工产品多,差异化精深产品、出口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特色不明显。如我省茶叶产业,粗加工产品居多,深入到茶多酚、茶糕点、茶饮料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密集聚集在初级产品前段,产品链多元化均衡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

2、研发能力弱,创新型人才缺乏。多数企业建有研发部,但由于对研发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意识薄弱,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导致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企业与科技机构技术对接的过程中,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费用等现象普遍存在;双方合作建立的研发载体,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研发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族式管理较多,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1、经营权和所有权界定不清。根据调研,我省大多数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家族是企业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控股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普遍存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2、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缺乏,人治现象严重,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很难吸收新鲜的理论和技术,加之企业普遍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符合银行放贷的制度性要求,导致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农业企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企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企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融合、创塑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三大杠杆”的撬动作用,创建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互助共赢的跨区域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集聚集群式发展,使农业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得到双提升。

 (二)落实部门扶持政策,完善监管体系

建立省级农业企业常态化认定制度和业绩监测体系,实行三年一评估。政府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惠供地。电力部门对农业企业实施专线供电,电价按农业生产用电标准执行。行政执法部门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明确不再受理食品质量安全以外的问题,严惩恶意投诉。

 (三)加强银行信贷支持,提升金融帮扶力度

强化银行信贷支持。加强银政企衔接,把农业企业作为优质企业和重点支持对象推荐给银行,由银行统一纳入企业征信信息系统,并对农业企业进行分级授信和贷款管理;增加银行农业企业贷款户数所占比重。

创新融资担保抵押方式。拓宽抵押担保范围,通过组合担保等方式提高贷款抵(质)押率;创新银行贷款产品,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农业保险保单等抵押、质押贷款。

开展困难企业金融精准帮扶。对在转型升级中出现资金链紧张等暂时性困难的农业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金融帮扶行动方案;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减轻困难企业正常利息支付之外的财务负担。

 (四)促进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

建立省级农业企业高管培训基地,强化对农业企业高管的培训。促进农业企业围绕供给侧改革,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建立自己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支持企业围绕原料基地、加工装备、流通配送与销售,创新企业运作机制;配套构筑农户、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三方之间以及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五)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建议每年组织1-2次全省层面的农业企业与科技机构交流会,并建立后续的配套扶持机制,瞄准重点企业的科技需求,加快重点成果转化。

完善科研院所对科技人员服务社会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各类科技机构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建立科技供需的有效对接。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各类与企业组建的载体或平台创新创业;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着力取得突破;鼓励科研院所通过派出技术专家团队或者建立服务小组的形式,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

(陈文宽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协作组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管理咨询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特聘专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