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頔
和君咨询产业园区事业部 研究员
北京和创瑞智管理咨询公司 咨询顾问
一、疫情“倒逼”产业园区盈利模式升级
2020年黑色开局,新冠疫情叠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换,产业园区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从上半年的防控疫情、减租降费、云上办公,到下半年的项目投拓、招商引资、抢夺市场,产业园区既展现出行业韧性,也面临着重塑增长的严峻考验。“如何活下去”已然成为所有产业园区都必须思考的核心命题。
1、产业服务成为园区盈利模式升级的主要关注点 2、产业投资成为园区的重要利润来源 3、智慧园区、虚拟产业园或将催生新的4.0盈利模式 2020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的智慧园区、虚拟产业园等新型产业园数量未来极有可能大幅增加。这些新型产业园区形态的出现,或将催生出新的园区4.0盈利模式。 例如在智慧园区中,园区运营服务更多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结合,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硬件设施、各类智慧云服务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的产业服务,服务的价值和收益会更加凸显;在虚拟产业园中,企业对园区实体的依赖度会进一步降低,更多通过“云注册”的方式入驻,虚拟产业园也不再是办公场地提供者,而是主要扮演服务提供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那么其盈利模式中,房地产开发、租金收入占比将会大幅下降,园区智慧服务(尤其是基于企业个性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基 地 模 式 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基地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产业与资本的有效融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资源整合配置,重构价值模式,为地方、行业、园区、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推进转型升级。由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论坛组织工作委员会,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推出“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简称“基地”)的创建工程。 创建“基地”,旨在提供顶层设计,通过资本纽带,重构价值链,以互联网+,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金融一体化,使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形成聚合效应,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发动机”。 “基地”以互联网+资本+模式为主导,打造升级版“总部基地”,升级版“双创基地”,建构云基地、政策基地、金融基地。形成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创新整合模式,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基地”共分为三类: 一、针对新平台,新园区,新城。提供顶层设计,产业规划,金融服务,帮助选商引资。 二、针对新行业,新业态,为快速成长的项目,潜力巨大的新模式,后劲充沛的新团队提供独特的机会与助力。孵化服务,加速服务,全程辅导,试点建设。 三、针对有转型需要的园区,转型需要的企业,提供模式策划,价值链管理,科技金融,并购重组,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重点建构“10+1+N”核心功能:政策中心,产业中心,上市中心,双创中心,资本中心,资管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 “1”是指高端智库:高端智力催化、模式顶层架构。通过智力资本化,形成股权纽带,互为市场,共同投资等,实现价值倍增。 “N”是指增值服务:双创企业所需的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财务、成本、质量、风控、市场、营销、服务、品牌、文化、产供销、进销存等管理增值服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