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 > 详情
2020年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创新
  • 作者:全国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创新平台
  • 发布时间:2020-12-13 17:53:49
  • 795次

作者:余頔

          和君咨询产业园区事业部 研究员

          北京和创瑞智管理咨询公司 咨询顾问

一、疫情“倒逼”产业园区盈利模式升级

2020年黑色开局,新冠疫情叠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换,产业园区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从上半年的防控疫情、减租降费、云上办公,到下半年的项目投拓、招商引资、抢夺市场,产业园区既展现出行业韧性,也面临着重塑增长的严峻考验。“如何活下去”已然成为所有产业园区都必须思考的核心命题。


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目前仍然处于传统的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这类园区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碰到新冠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就会出现收入锐减、甚至是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2020年的疫情无疑将“倒逼” 产业园区升级盈利模式,寻求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二、产业园区的三种典型盈利模式
产业园区作为一种复合的产业形态,既不同于房地产行业,又不同于高科技行业,盈利模式较为复杂。通常来讲,园区的盈利模式一般会沿着如下三个阶段的路径演变升级:(如下图所示)


通过我们的研究观察,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创新基本上会沿着1.0到2.0再到3.0的路径演变。目前,以中电光谷、张江高科等为代表的园区上市企业已经走在了盈利模式创新升级的前列,虽然它们在发展初期同样主要依靠园区开发销售业务盈利,但是却提前预见了行业发展趋势,深耕运营服务,培育产业投资,在房地产销售业务之外找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2020年园区盈利模式三大创新方向

1、产业服务成为园区盈利模式升级的主要关注点


我们观察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在其规划的新战略方向中,提出了提升产业服务等战略新兴业务的权重,从“重资产”向“轻重并举”或“轻资产”转型。

例如,鸿坤产业集团提出将重点推进“1:1”战略,即未来50%的收入来自于传统租金收入,50%来自于产业服务等其他收入,做强鸿坤产业园在产业服务上的运营特色,大力拓展园区运营增值服务,寻求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另外,联东集团也提出未来将基于“跟随产业转移趋势执行轻重并举”的战略方向,以“物业租售+增值服务+税收减免”为主要盈利模式,从“以售为主”转变为“租售并举”,同时帮助地方政府运营园区获得增值服务收入、通过标准厂房项目来获取政府税收减免,力争在未来5年内转变为一个服务收入超过园区租售收入的纯服务公司。


2、产业投资成为园区的重要利润来源


我们也观察到,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部分转型较为成功的园区,即使是在园区租售收入下降的背景下,依然可以依靠产业投资等新兴业务稳住利润基本盘,受到的波及和影响也较小。

以成功转型为“科技投行”的张江高科为例,根据其2020年三季报数据(参见下图),园区总体营业收入虽然同比下降26.17%,但利润总额却同比增长126.62%,截至2020年三季度实现 10.95亿元的投资收益,较2019年同期增长427.25%。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其过去产业投资获得的高额的投资收益“红利”。

纵观张江高科近几年的年报数据,股权投资收益已然成为利润稳定增长的“定海神针”。

3、智慧园区、虚拟产业园或将催生新的4.0盈利模式


2020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的智慧园区、虚拟产业园等新型产业园数量未来极有可能大幅增加。这些新型产业园区形态的出现,或将催生出新的园区4.0盈利模式。


例如在智慧园区中,园区运营服务更多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结合,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硬件设施、各类智慧云服务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的产业服务,服务的价值和收益会更加凸显;在虚拟产业园中,企业对园区实体的依赖度会进一步降低,更多通过“云注册”的方式入驻,虚拟产业园也不再是办公场地提供者,而是主要扮演服务提供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那么其盈利模式中,房地产开发、租金收入占比将会大幅下降,园区智慧服务(尤其是基于企业个性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结语
近几年,受到存量土地开发完毕、房地产行业周期变化、地方政府对“纯住宅”项目排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为主的园区“1.0”盈利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叠加2020年新冠疫情这场“黑天鹅”事件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玩家”认识到,传统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已经无法支撑园区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传统产业园区亟待转型升级为“房地产销售+持有物业租赁+产业服务+产业投资”平衡型盈利模式,必须加快布局产业服务、产业投资、智慧园区等新兴业务,形成轻重资产平衡、兼顾长期回报和短期现金流的平衡型盈利模式,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基 地

模 式

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基地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产业与资本的有效融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资源整合配置,重构价值模式,为地方、行业、园区、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推进转型升级。由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论坛组织工作委员会,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推出“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简称“基地”)的创建工程。


创建“基地”,旨在提供顶层设计,通过资本纽带,重构价值链,以互联网+,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金融一体化,使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形成聚合效应,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发动机”。


“基地”以互联网+资本+模式为主导,打造升级版“总部基地”,升级版“双创基地”,建构云基地、政策基地、金融基地。形成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创新整合模式,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基地”共分为三类:


一、针对新平台,新园区,新城。提供顶层设计,产业规划,金融服务,帮助选商引资。


二、针对新行业,新业态,为快速成长的项目,潜力巨大的新模式,后劲充沛的新团队提供独特的机会与助力。孵化服务,加速服务,全程辅导,试点建设。


图片


三、针对有转型需要的园区,转型需要的企业,提供模式策划,价值链管理,科技金融,并购重组,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重点建构“10+1+N”核心功能:政策中心,产业中心,上市中心,双创中心,资本中心,资管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


“1”是指高端智库:高端智力催化、模式顶层架构。通过智力资本化,形成股权纽带,互为市场,共同投资等,实现价值倍增。


“N”是指增值服务:双创企业所需的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财务、成本、质量、风控、市场、营销、服务、品牌、文化、产供销、进销存等管理增值服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