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的榜单,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向公众揭晓,并迅速引发热议。
跻身工业百强,是对一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肯定。上榜县市越多,相对应,工业发展实力也是更为雄厚。
今年,浙江共有19个县(市)入围,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温州共有两席,乐清第22名,瑞安第43名。
乐清、瑞安上榜
12、13、15、17、18、19,这是6年来,中国工业强县(市)百强榜上浙江入围的数量,画出了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也就是说,在不少浙江传统工业强县因撤县设区退出榜单的情况下,浙江县域经济后起之秀频出,不但迅速补了位,还实现了总量的自我赶超。
据悉,中国工业强县(市)百强榜,主要依据2020年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从质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同时叠加国家层面关于质量、绿色、创新等园区、企业、平台等的认定,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得出。总体上可以反映中国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榜单中,乐清升了13位,一下子从全国第35名,跃升到22名。
目前,乐清已建成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获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9个项目列入今年省级“四个百项”重点技改示范项目,居全省第1。
上个月,总投资达43亿元的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等4个重大科创项目集中开竣工,将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的塔尖重器。
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
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
现在的乐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即将超600家,居全省17强前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75.2%,居全省17强第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倍多,居全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第一梯队。
今年1-9月,乐清GDP增长3.1%,对温州全市贡献率达32.1%,比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6%,高于全省平均12.2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居全省17强第2,特别是二三季度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增值税开票额分别增长8.6%、10.2%、16.7%、28.7%,用电负荷连续七次刷新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呈现高质量回升的强劲态势。
瑞安今年更是迈进榜单前50强,这是自2015年开展评选以来,瑞安市第一次入围50强,此次排名较前一年上升了23位!
跻身工业百强,是对一个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最大的肯定。短短一年,瑞安排名提升23位,有何秘诀?瑞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瑞安市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新意”与服务的“心意”构建起服务桥梁,全力提速智能化改造、建设投入工业大数据平台、加速数字经济大发展,工业发展蹄疾步稳,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880.89亿元,同比增长2.7%。
2020年,瑞安市继续提速智能化改造,全力加快22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建设,积累智能化改造经验,推动全行业智能化改造大发展。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38亿元,第一批10个试点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包括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2家、智能生产线3家、智能工段3家。10个项目将获得补助共计5600万元,其中智能工厂最高补助达1200万元,补贴力度创历史新高,为全省之最。1至9月份,瑞安市已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96个,完成率131%;完成智能化诊断服务项目154项,完成率103%。
△瑞明智能生产车间
今年以来,瑞安市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契合点,率全省之先建成并投用“亩均论英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打造经信部门专属的“最强大脑”。“通过该平台,能精准实时掌握区域、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区域,为瑞安市项目精准招引落地、政策精准出台、政府精准帮扶等提供决策参考。”瑞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在电量数据统计展示功能基础之上,增加专业分析诊断功能,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别精准实时掌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甚至可实时掌握厂区、车间、生产线,甚至某一生产环节的能耗情况,使电能管理乃至生产管理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化、精细化运营。今年已完成第一阶段1075家规上工业企业“1个终端+4个采集器”智慧电务设备安装入网。
此外,瑞安市还不断发挥干部带头作用,深入乡镇、企业,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突出抓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以5G建设为基石,做好数字经济基础保障,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开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速路”。1至9月,已累计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1.5%,发展态势强劲,高于温州平均6.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改造5G基站636个,完成率71%;华峰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汽车减振器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数量居温州第一。
△瑞明智能生产车间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温州发布 瑞安发布
【来源:温州民营经济发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