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科技 >科技动态 > 详情
临沧云县:以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云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2-02 18:47:02
  • 418次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乡村振兴的阵地在乡村,林草部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林业和林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也是体现林业担当和作为的广阔舞台,结合云县林业实际,笔者认为,应抓好林草五个方面工作,以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十二五”以来,云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以核桃、澳洲坚果等为主的林产业。全县共种植泡核桃153.3万亩(挂果面积132.54万亩、盛果期41.74万亩),2020年核桃产量(干果)5.86万吨,产值达5.86亿元;种植澳洲坚果31.39万亩,挂果面积8.6万亩,2020年澳洲坚果产量(干果)860吨、产值3440万元。核桃和澳洲坚果产业已成为我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广大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结合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世界一流“坚果之乡”,以及省林草局《云南省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县林草局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世界一流“坚果之乡”的要求,及时将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805.8万元报请县政府给予整合用于全县坚果和核桃的提质改造项目,在全县打造16070亩的提质改造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幸福石佛山坚果基地为省级坚果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坚果和核桃基地的提质改造增效,不断提高坐果率和大果率,提高产出率和品质。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林产业的附加值。探索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林农+基地”的发展模式,强化技术管控、提升产品品质,破解标准程度低、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供求信息不畅通等难题,促进产业兴旺发展。

  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要以“森林云县”、“森林乡村”、“森林村庄”等建设为载体,把绿化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绿景,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生态和谐的绿色家园。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林停伐保护等工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森林资源保护,加大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恢复再现乡村过去原生态的自然风貌。

  建设林业生态文化,引领乡村乡风文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绿水青山逐渐成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往。以庭院绿化和房前屋后种植10棵树为评比,促进“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产业示范户”建设为载体,激励农户发展林产业,以产业带动,不断提升林农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将传统林农转变为新型职业林农。通过各类创建活动的评比和劳动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生态文化的内涵。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宣传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进一步传承和丰富乡村生态文化内涵,营造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不断营造“村美、民富、人欢乐”的氛围,让乡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

  强化法律法规宣传,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加强《森林法》、《草原法》、《森林防火条例》、《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村规民约有效融合,将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结合“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的思想意识,积极弘扬林业主旋律,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的有效治理。

  拓宽农户致富渠道,助力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林业是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依托之一。森林资源具有生态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我们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开发,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草、林下养殖、林下蔬菜等林下产业,切实把退耕还林工程、低效林生态修复等林业项目与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实现添绿增金、复绿增金、守绿增金。

  (供稿:云县委统战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