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科技 >科技动态 > 详情
创新人才--习近平: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 作者:法人汇
  • 发布时间:2020-08-26 15:57:27
  • 2768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 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指出:“人是科技创新 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 才。”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一、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

  “日新之谓盛德”,中华民族爱学习、善学习,敬知识、崇创新,在灿烂不熄的文明长河中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持续书写着东方大国的创新史。习近平指 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民族伟大复兴的 进程中,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及时发现这些人才并用好这些人才,使他们在创新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 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 现人才。”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只有得到创新人才,才能顺利开展创新事业。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必须优先考虑创新人才的开发。习近 平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在科技队伍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 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今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人才引领创新 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区域、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要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将真正的创新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制度体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 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 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要站在世界之巅开发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不管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只要是我们需要的创新人才,尽可能想办法为我所用。以 前,我们在选拔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方面,视野不够宽、站位不够高,前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中国是从13亿人中挑选人才,而美国是从70亿人中挑选人 才。”今后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 进计划(国家‘ 千人计划’),敞开大门,不拘一格,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支持地方、部门和用人 单位设立引才项目,加强动态管理。”这将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彰显我们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博大胸怀。习近平强调:“外国专家主 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 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 合,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图为: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

  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更要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要把培育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新事业兴旺发达。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育,树立创新人才是创新事业第一资源新理念,让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又好又快地培养创新人才。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让各行各业都能不断培育出创新人才。《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 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第三,要建立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对于创新人才一定要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十三 五”规划纲要指出:“促进人才优化配置。指出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激励人 才向基层一线、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开展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才交流和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 训工程。”

  第四,要创新人才培育的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上保证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化、科学化。要改革原有不适合、不科学的创新人才培育体制,勇于创新人才培 养、引进、保留、使用的政策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要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 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更大力度实施国家高层 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 万人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 基地计划相衔接。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创新人才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的方式,稳定的政 策,长效的机制。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图为:2014年6月3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三、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发现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要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凝聚创新人才,要让创新人才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 新事业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其理想抱负,让每一位创新人才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和出彩舞台。习近平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 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要用优良的环境凝聚创新人才。首先全社会都要尊重创新人才,让创新人才成为明星,让每一位创新人才都拥有大量创新粉丝。其次要为创新人才创造良 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尽量创造出让创新人才发挥最大效率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创新生产率,让他们工作舒心。要让创新人才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要改善创新 人才的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等生活条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家属安排、子女入学就业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工资、医 疗待遇、职称评定、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 用,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强化 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习近平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 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树木与土壤的关系,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和哺育,中外实践都证明,人才发展环 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

  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保护工作,让创新人才的合法利益不会轻易受损。《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 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 识产权鉴定机制,防控知识产权风险。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同时还要为创新成果转化创造便利条件,加大对创新人 才的支持力度和激励力度。《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 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完善科研人员收入 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研究 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对不适宜实行股权期权激励的采取其他激励措施。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才获得现金与股权激励管理 办法。完善人才奖励制度。”

  习近平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